手把手教你写歌!网易天音AI创作平台上线:10秒制作拜年歌
90
3个月前
周瑜不让诸葛亮造10万支箭,而是让他造1万张弓,会有什么结局?
“草船借箭”是一个非常的典故,周瑜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,愣是想出了造十万支箭的损招。结果,大家也看到了诸葛亮教科书式的自救方式,使出了“草船借箭”的王炸。倘若周瑜不让诸葛亮造10万支箭,而是让他造1万张弓,会有什么结局?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,草船借箭不借十万支箭,而去借一万只弓,确实是很有话题性。笔者就为大家说一下,诸葛亮应对的方式,以及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。
首先,我们要搞明白一个问题,《三国演义》是罗贯中写的。
罗贯中本人又是一个偏向于蜀汉正统的人,无论怎样写都会偏向于刘备一方,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。就算周瑜不让诸葛亮借10万支箭,而是让他造一万张弓,罗贯中也是会自圆其说的。至于怎么自圆其说,我们已不得而知。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,诸葛亮是带有主角光环的人。既然是主角儿,就不大可能会被“写”死。
其次,诸葛亮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搞后勤的好手,真让他在有限的时间内造一万张弓也不是难事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对诸葛亮的定位很明确,即“
调其赋税,以充军实”。诸葛亮明知前往东吴是联合抗曹,也极有可能算准了周瑜的想法,甚至已有计策应对。
最后,
制作十万支箭的成本远远大于一万张弓。制弓材料因地制宜,在东吴地带很容易取材,这一点想必难不倒诸葛亮。《考工记·弓人》中记载,制弓需要“六材”,即“干、角、筋、胶、丝、漆”。不过这是制作良弓的工具,对于实战用的弓而言,特别是水战近战制作过程不会太复杂。一般而言,利用江南地区盛产的竹子即可。况且赤壁之战前夕,基本上是隆冬季节,竹子又比较干燥。因而,短时间内制作一万张弓并不是难事。但箭不一样,需要考虑到箭头、箭羽、箭镞、箭身等,就好比制作子弹一样。一支制作精良的箭,往往能够弥补弓自身不足的问题。
综合来讲,罗贯中万万不会把诸葛亮“置于死地”,而
精于后勤工作的诸葛亮,也不会在老本行上犯致命错误。因而,无论是十万支箭还是一万张弓,诸葛亮都有大概率被罗贯中“化腐朽为神奇”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0)